隨著信息化加快發展,利用網絡技術開展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成為新趨勢。2020年9月,江西省創新建設“萬村碼上通”5G+長效管護平臺,吉安市青原區積極響應,把鄉村道路、供水、照明、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平臺網絡管護范圍,在區、鄉鎮、村三級設立監管員、巡查員、網格員、管護員、維修員等五員隊伍,逐步構建起村莊“三級五員、一網統管”工作格局,推動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向數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。
目前,全區106個行政村實現“碼上通”全覆蓋,監管員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對轄區內公共基礎設施的研判分析,巡查員和村民動動手指頭就可反映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需求,網格員即時響應、管護員現場處置,維修員提供專業維修服務,為不斷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服務效能提供了智能支撐。截至2022年6月,青原區平臺關注人數達5.2萬人,已受理群眾上報問題8000多起,事件完結率99.8%、好評率99.5%。

一、通過搭建平臺,提升服務能力,讓管護更加有效
青原區創新平臺建設運行模式,優化平臺資源配置,有效推動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更精細、更快捷。
一是完善管護架構,組建了“1+8+N”平臺管護體系,在區農業農村局成立了1個區級運維中心,在8個鄉鎮設立了管理平臺,在各行政村配備了巡查員106人、網格員106人、管護人員477人,確保問題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理。
二是健全平臺功能,平臺實行“四個一”(一平臺、一中心、一張圖、一終端)運行模式,收到問題后,第一時間將問題轉給村網格員,各行政村按照不同管護項目安排對應管護員,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問題整改,并以拍照上傳圖片等方式,反饋至平臺進行問題銷號。
三是融合各方資源,積極整合利用現有“雪亮工程”“天網工程”“智慧環衛”“河長制”等監控設施,接入村莊監控1100余路、污水水質監測設備4套、智能垃圾滿溢裝置2套、公廁監測設備2套、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車輛及人員定位26套,以“一圖全面感知”的方式,促進交通、環保、水利、農業農村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協調聯動,實現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統一指揮調度、物聯告警分析和預警研判等綜合管理服務。同時,平臺創新設置管護問題時限管理模式,對超時未解決的問題自動跳檔至上一級管理部門,提高了問題處置效率。據初步統計,群眾反映的8000多起管護問題事件中,在兩小時內完成平臺響應事件占九成以上,當天解決事件占八成以上,管護時效較過去縮短了約55%。
二、通過凝聚共識,帶動群眾主動參與,讓農民更加滿意
堅持“政府引導、群眾主體”原則,引導黨員干部群眾主動參與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。
一是加強宣傳引導,將平臺二維碼印入“門前三包”責任牌,組織鄉村兩級干部進村入戶,通過掃描二維碼、面對面指導等方式普及上報問題流程,提高群眾知曉率。
二是充分發動群眾,推行“美麗宜居示范庭院”“村莊管護優秀巡查員”等評選表彰活動,建立了8家“積分兌換銀行”,量化、評比、表彰村民的文明行為,引導群眾把村莊管護當作自己的事,從過去的“看政府干”轉變為“政府引導群眾一起干”。
三是強化監督問效,上報問題處理后,監管員和網格員將對整改結果進行復核,群眾對整個問題的處置進行滿意度評價,事件處理及時率及事件滿意度將作為市對縣、縣對鄉(鎮)長效管護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,推動農民對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的反映得到及時回應、問題得到快速解決、需求得到切實滿足,有力提升群眾參與村莊管護的自覺性、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
三、通過建章立制,強化日常管理,讓鄉村更加宜居
青原區堅持“建管用”并重,推動拓展農村人居環境“五定包干”(定管護范圍、定管護標準、定管護責任、定管護經費、定考核獎懲措施)范圍,著力構建系統規范的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制度和推進機制。
一是健全管理制度。制定了平臺日常工作制度、問題事件處理辦法、宣傳推廣辦法、常態長效管護標準、獎勵考核辦法等17項制度清單,做到問題在24小時內登記受理、72小時內處理辦結、5天內反饋情況。
二是制定工作規范。明確了村莊管護隊伍“維護公共基礎設施、整治公共環境衛生、治理農村‘八亂’”三大工作職責和12項管護標準,定期對文化休閑、垃圾污水處理、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維護,避免公共基礎設施“曬太陽”現象。
三是完善資金保障制度。建立了“省市獎一點、區鄉出一點、村集體助一點、群眾籌一點、鄉賢捐一點”的村莊長效管護籌資機制,區財政每年配套安排20萬元平臺運營管護費;省、市、區、鄉四級為每個行政村每年籌集5萬元管護經費;各行政村通過村級公益事業“一事一議”獎補、村集體收入、社會各界捐資捐助、農戶繳納管護費等方式籌集管護經費,確保村莊管護有效運作可持續。目前,青原區各農村道路干凈整潔、環境綠化美化、垃圾日產日清已成為常態,農村供電可靠率穩定在99.9%、路燈正常使用率達95%以上,成功創建了全省“美麗活力鄉村+民宿”聯動建設先行縣,打造了文陂鎮大賢村、東固鄉三彩村、天玉鎮橋上村等一批管護樣板示范村,青東公路、古高線兩條美麗宜居示范帶得到精美呈現。

青原區通過建設“萬村碼上通”5G+長效管護平臺的做法表明,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,建立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“一網統管”的管護格局,順應了當前數字鄉村發展趨勢,暢通了農民群眾監督投訴渠道,壓實了各級各部門管護工作責任,有利于提高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的時效性、便捷性、廣泛性,有利于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到村莊建設、村莊治理、村莊管護中來,有利于進一步健全并落實有制度、有標準、有隊伍、有經費、有督查的“五有”管護機制,讓管護做到有章可循、有規可依、有標可據、有痕可查,實現村莊管護“過程讓群眾參與、成效讓群眾評判、成果讓群眾共享”目標。